河南舉辦豐富多彩的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
標準河南建設成績斐然
河南舉辦豐富多彩的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
宋曉霞 孫博 中國質量報記者孫中杰
“截至2022年底,河南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50萬公頃,累計新增糧食產能240億斤,為全省糧食產量連續六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提供了強力支撐。”
10月14日,河南省2023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儀式上,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黃幸福介紹了《高標準農田 建設規范》的編制過程。
河南是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之一,高標準農田建設意義重大。根據實際需求,由河南省土肥站牽頭成立標準編制小組,歷時兩年編制了《高標準農田 建設規范》,并于今年9月5日正式實施。在該標準的支撐下,到2025年,河南省將累計建成584萬公頃、改造提升670萬公頃,到2030年累計建成630萬公頃、改造提升110萬公頃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
此外,活動還通報了一系列重磅標準,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其中,由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河南交院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綠色建造與運營指南》地方標準,要求通過合理利用資源、降低各類污染排放等手段,使服務區在建造和運營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要求服務區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需求,提供更加舒適、便利和安全的服務。據悉,該標準今后將成為河南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與運營的重要依據。
2021年9月,河南根據中部地區標準化戰略合作聯盟合作協議,結合河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實際,牽頭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規范》制定,該區域標準將于今年12月14日正式實施。河南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該標準的出臺將為中部六省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乃至農村水環境治理提供技術依據和參考。據悉,這也是河南省牽頭制定的首個區域標準,填補了全省區域標準制定空白。
作為河南省會,鄭州市企事業單位參與制定ISO、IEC、ITU等國際標準10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627項,10項標準先后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多項標準填補了國際、國內和行業空白。先后組建成立反恐、生態環境、少林武術、大數據、電子商務、交通等22個市級標委會,其中8個標委會為全國首創;制定發布市級地方標準167項,逐步構建以民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核心的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標準支撐體。全市有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32個,省級標準化示范項目182個,企業自我聲明公開5.7萬余項標準。在全國率先啟動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升行動,19家企業32種產品獲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殊榮。在企業設立標準化專崗的做法入選國家總局《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2020年)》白皮書。
近年來,河南省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強化高水平標準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河南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取得積極成效。到目前為止,3個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和39個全國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落戶河南,數量居中西部第一。今年以來,河南省主導制定國際標準11項。其中,2項超硬材料、3項電力國際標準獲批立項,實現歷史性突破。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236項,制定發布省地方標準139項,備案市級地方標準169項。
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景勁松表示,下一步,河南將從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支撐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開放、保障高品質生活等方面發力,縱深推進標準河南建設,努力以高水平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讓標準河南成為中原更加出彩的新標識。
10月13日,河南省標準化協會組織標準專家和相關企業,舉辦了世界標準日主題論壇活動,為有效推動河南標準化工作的深入開展進行了深入探討。(攝影:鞠海生)
責編:河南質量